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才女编剧冯育坤的如戏人生(2)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下基层出剧本 冯育坤老师是特别敬业的剧作家,在太行山的山梁沟底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遵化的麦田果园 ,在密云的水利工地 ,在宁河的抗震棚里

下基层出剧本

冯育坤老师是特别敬业的剧作家,在太行山的山梁沟底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遵化的麦田果园 ,在密云的水利工地 ,在宁河的抗震棚里,无不留下了她深入生活的足迹 ,到处都有她结交的朋友。她常说:“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 ,很难写出像样的作品。”这是她多年从事剧本创作的切身体会,也是经验的总结。

回顾冯老师创作的一个个表现现实生活的剧本,无不源于实际生活。哪怕剧中一句台词的设计 , 一个细节的设置,她都有可靠的依据。《渡口》里老爷爷考问水莲划船技术的一段唱词 ,就是她在坐船时从船工那里受到启发,后来又多次讨教老船工才编写出来的。为了帮助业余作者修改《风雪采油工》, 她亲自奔赴大港油田 ,同采油工人一同吃住 ,挖掘在艰苦条件下采油工的精神面貌,而后她才把这些从生活中体验到的人物情感写到剧本中。石油工人看了演出 ,称赞这出戏“真像那么回事”。

冯老师每到一个地方深入生活 ,很快就能够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有一次 ,她来到盘山脚下的一个山村。未到之前 ,村里就传说要来一位大城市的女剧作家,村干部为她安排了客房、客饭 。可是 ,她来到之后 ,坚持和房东住在一起 ,到老乡家里吃派饭 。那时 ,山村很穷 ,每顿饭都是高粱米饭、咸菜 , 冯老师吃得津津有味。老乡过意不去 ,有时就为她炒几个鸡蛋 ,烙两张面饼 ,她实在推辞不过 ,事后扯上两尺布送给老乡做鞋面 ,或买上一条毛巾留给老乡擦汗用。她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帮老乡轧碾子推磨 ,上井台打水 ,扫院子 ,背柴禾 ,什么活儿都干。她习惯到社员家串门 ,两腿往炕上一盘 ,手里不是搓着玉米粒 ,就是用木拐子打麻绳 ,在亲亲热热的聊天中 ,了解到许多人物趣事和风土人情 。一天 ,她到山林里访问一位护林老人 ,是当年盘山民兵班的老游击队员。采访时 ,她无意中了解到老人家有心绞痛的毛病,回到天津 ,她立即买来一包新药651 ,托人带给这位老人。老人服用后很见效 ,高兴地把这个情况写信告诉了冯老师。冯老师又先后两次托人带这种药给老人家。

从这些生活小事不难看出 ,冯育坤老师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赤诚之心。因此 ,群众视她如知己 ,对她无话不说 。这为她从生活的土壤里挖掘适用于戏剧创作的宝藏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结识老大姐冯老师

早先我在天津戏曲学校习艺,学的是音乐伴奏,1958年分配到河北梆子剧院担任琴师。我喜欢研究剧种发展史,偶尔在报纸上发表一些谈戏论艺的短文和剧评,冯老师从(天津)文化局艺术处调到梆子剧院任专职编剧后,对我研究戏曲艺术和练习写作给予热情支持,经常从专业角度指导我。冯老师曾经对全国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韩俊卿作过研究,在《戏剧报》上发表过艺术评论,还准备为她写传。冯老师调到梆子剧院后,因为编剧任务繁重,遂把我推荐给韩俊卿副院长,鼓励我认真研究韩俊卿其人其艺,并把她积累的相关素材交给了我,“文革”结束后我出版的《韩俊卿评传》,得益于冯老师长期花费心血对我的帮助、指导。

从1964年夏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演古装戏,戏曲舞台只演现代戏,剧院为充实现代戏编写人员队伍,把我调到剧本创作组,从此改为正式编剧,成了冯老师的助手。于是我有了更多向冯老师请益、学习的机会。冯老师出身于名门,毕业于名牌大学,学养深厚,知识渊博,古典诗词倒背如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数家珍,她用张黑女体写出的蝇头小楷无比娟秀,功力极深。古道热肠的冯老师年长我15岁,对待我这个年轻后学,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我把她既看作是业师,又把她当成可亲可敬的老大姐。我们一起出差,每天补助四角钱差旅费,入不敷出,买饭花项总是冯老师抢着付,她说年轻人收入有限,还有家庭负担,不要跟她客气。有一次我的自行车被盗,那个年代买自行车凭证,非常难得,而自行车是老百姓上下班必备的交通工具,离了它生活很不方便,冯老师便把她家里保存的一辆坤车毫不吝惜地送给我,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有功不赏反遭罪

“文革”风暴降临,我们剧本创作组所有成员一个不落全被关进“牛棚”,成为造反派专政的对象。

1966年, “才女”剧作家冯老师厄运难逃。“造反派”把 “资产阶级臭小姐”“反动学术权烕”等一顶顶帽子扣到她的头上,逼迫她承认所写《五彩轿》《苏武》等剧本,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文化部选拔她参加戏曲编剧讲习班,被诬为是周扬网罗的“文艺黑线”干将。不仅她遭受无情毒打和惨酷迫害,并且殃及她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授的爱人黎国彬先生、有病在身的母亲闵莲茹。连她年仅十几岁的子女黎念、黎毅也都受到株连,造成的恶劣后果让人痛苦终生也无法弥补。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1/0611/698.html



上一篇:哈尔滨市青年女性外鼻形态及鼻整形相关肋软骨
下一篇:一带一路推动下的哈尔滨对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 |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