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共产党宣言》中两大阶级命运迥异的心理学阐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机构】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分 类 号】A811【分类导航】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作者机构】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 【分 类 号】A811 【分类导航】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关 键 词】《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心理阐释 阶级心理 【摘 要】《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前途命运做出了历史解答。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呈现了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线的阶级更替现象。现有生产力支配下的资产阶级必然会因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滞后,最终走向灭亡,这一灭亡之路会点燃无产阶级胜利的火把。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命运论断在思想内涵上是一以贯之的,只是语言表述的角度和方式略有不同。从微观角度分析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心理特征,对研究两大阶级的必然命运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视角。用心理学阐释阶级心理特征,我们才能发现阶级命运的截然相反早已在阶级心理深处滋长了。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J].成才之路,2020,第12期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组织和领导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巨大理论成果。文章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探讨《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内涵,指出高校要立足于《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内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立足于《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内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方法论意义[J].法制博览,2020,第6期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不断发展,资本家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把资本扩张到全球,整个世界突破局域的界限逐渐联系起来。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是建立在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交往日渐密切的基础上,打破资本主义原有的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逐步呈现一体化的进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3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一部载有丰富人民主体思想的经典著作。《宣言》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其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社会背离人民主体地位是其现实依据、无产阶级革命及其专政是其必然途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中人民群众的地位是其理论根基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其价值取向等方面阐明了其中蕴含的人民主体思想。新时代,学习《宣言》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党建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马克思论资产阶级在殖民地的伪善 ——以《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为中心的考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2期 本文以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所描述的资产阶级文明分别在其故乡与殖民地两副截然相反的面孔为契入点,全面梳理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文明伪善的系统理论,并指出该批判与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的道德批判之间的差异。具体而言,本文呈现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文明在殖民地伪善的内涵并比较其与马克思的道德批判之间的异同,揭示资本主义文明伪善的原因以及指出超越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纲挈领地勾勒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资本主义与殖民地关系的理论对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和对贸易摩擦加剧与单边主义盛行的当代启示。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第2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以下称《宣言》) 中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即“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对未来社会基本形式的理论预判,“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的核心思想,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总趋势作出预判,提出了“两个不可避免”的经典论断,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必然性,阐释了“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前得条件。其中,生产力高度发达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觉醒与联合是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主观条件,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的交往前提。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样式,“自由人联合体”以超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超越政治国家的权力组织形式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基本特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超越。 《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交往思想及当代价值[J].西部学刊,2020,第2期 《共产党宣言》在考察资本主义历史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世界交往开始和发展的过程,科学预测了世界交往的最终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交往的根本前提;资本的逐利性是世界交往的内在动力;世界市场是世界交往的基本形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世界交往的最终发展走向。其世界交往思想为当今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警惕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开拓"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和价值指引。 新时代《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精神魅力[J].传播与版权,2020,第2期 《共产党宣言》是公认的最富有精神魅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传播融入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要继续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丰富内涵,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魅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 《共产党宣言》三个命题的新时代意义[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第2期 《共产党宣言》具有三个重要的命题:"阶级和阶级斗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解读《共产党宣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新时代《共产党宣言》三大逻辑的价值与意义[J].决策探索,2020,第2期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总趋势;构建了人类理想社会及其实现路径,追求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这三大逻辑,通过对计划经济的反思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凸显"人"的要素的作用;从早期片面追求更高更纯公有制,到科学分析、处理社会主要矛盾;40多年改革的成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共产党宣言》中两大阶级发展轨迹的心理学阐释*[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2期 《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角度展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点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厘清了阶级整体为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到的作用。但要细究阶级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就要从构成阶级整体的个体入手,抽象出阶级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为研究阶级特点和发展历程的行为选择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视角看待阶级中的人和阶级的选择,有利于认清阶级发展的轨迹。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35.html



上一篇:也谈亚里士多德的“目的”概念——兼与陈斯一
下一篇: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 |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