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清代保甲法律制度的兴衰与变迁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0 09: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分 类 号】D929;|K249【分类导航】政治、法律->法律->中国法律->中国法制史【关 键 词】清代 保甲制度 兴衰【基 金】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
【作者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分 类 号】D929;|K249 【分类导航】政治、法律->法律->中国法律->中国法制史 【关 键 词】清代 保甲制度 兴衰 【基 金】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KB2019-09 【摘 要】保甲法律制度是清王朝维护广大乡村社会秩序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职能在州县以下广大乡村地区的延伸和补充。它经过初期不断发展完善,在清代中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衰落。该制度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的基层社会现实,形成一个遍布各地的治安网络,对清代延续二百六十余年的全国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代满族文学中的蒙古族描写研究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3期 满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两个曾手握政权的少数民族,在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清朝廷制定的相关政策,两民族间交往甚密。在不间断的交往中,大量描写蒙古族的文学作品面世,这些作品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满洲文学中对蒙古族的描写作品及相关文献。 性灵诗观在女性诗学中的回响 ——熊琏《澹仙诗话》的批评史意义[J].学术研究,2020,第3期 熊琏是清代中叶取得多方面成就的女作家,学界对她的关注向来只集中于诗词,而对其《澹仙诗话》涉及较少。作为现存第一部清代女性撰写的诗话,《澹仙诗话》在表达女性诗歌观念及唯美趣味、表彰女性诗歌创作及保存扬州、泰州一带诗歌创作史料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也是性灵诗学在闺秀诗学中的回响,作者在传承性灵诗学观念之余,也对诗歌一般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对世间文士和闺秀才人普遍的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尤氏及其“心下悲苦”[J].名作欣赏,2020,第2期 作为宁府主妇,尤氏算不上脂粉英雄,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尤氏的解说相对不多。关于家世,评者总结出身寒素。关于姓氏,张新之附说性理,因"罪自外至"而及贾珍,因"尤"通"由"而及尤氏姊妹,因"尤"转"麀"而及聚麀之乱。关于性情,或为"庸懦""怕事",或为"慈厚宽顺",然未免失之过宽。关于才德,或谓尤氏"无德无才",德失门风,才失谏治,或云尤氏"有德""有才",德高凤姐,无多劣迹,才能干事,其所"不能"纯属情理之至。关于容貌与结局,清代《红楼梦》评点皆未论及。 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第2期 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清代满族说部的创作影响深远。从内容来看,满族说部显示出对社会公正的吁求,对个体价值和欲望的尊重,对平民命运遭际的关注和同情,具有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从清代满族说部文本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来看,其也明显受到市民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趣味的影响。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设置,皇权政治观念对忠义原则的统摄,以及对草莽英雄形象的审美和塑造。 清代越南使臣桂林诗的生态美学意蕴 ——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第1期 生态美学是美学与生态学交叉的学科,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自身层面的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审美状态。在清代越南使臣桂林诗中则体现在使臣对桂林自然景观生态的吟咏赞颂、对桂林社会形态的呈现与书写、与桂林士人赋诗酬唱的真挚情谊。 清代诗话及选本中的刘禹锡诗歌批评谫论[J].中国韵文学刊,2020,第1期 清代诗话及选本中的刘禹锡诗歌批评,主要涉及文体批评、诗歌史批评、具体作品批评三个方面。一、刘禹锡诗歌的诗体论:清代诗论家对于其七律的风格体貌、师法对象、章法句法、下字造语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其七绝的诗史地位、开拓新变、题材风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其名篇进行释读,完成了其七律、七绝的经典化;贺裳、翁方纲等人对刘梦得古体诗进行了探索。二、诗歌史视野下的刘梦得诗论:多认为刘禹锡创作师谟子美,李商隐、杜牧等人创作师法梦得;以刘禹锡为中唐名家,且在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中评判其诗歌价值;以唐宋诗之辨的视野解读刘诗,或以其为江西诗派滥觞,或以其为中唐正宗。三、具体作品评点:诗论家们对具体作品的用事、句法、结构、意脉、本事进行细致点评;纪昀以其锐利眼光对刘诗造语不切、结体平庸、格调不高处进行指摘,所论中的。清代诗话及选本中的刘诗批评,既有继承前人处,亦有翻新出奇之论。 黄培芳与粤东诗学的发轫*[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1期 翁方纲提学粤东,在当地培养了众多文学后进,其中黄培芳是继承、发挥其诗学的重要人物,也是粤东作者撰写诗话的前驱。黄培芳诗学的内容、意义和历史特征,可以从学术渊源、对性灵诗学的反思、诗学的肌理取向以及对粤东诗歌传统的建构四个方面来认识,特别是黄培芳对学人诗理论的承传和发挥及对粤东诗学传统的建构,无论在清代后期粤东诗学还是整个清代诗学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清代帝王武功颂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第1期 颂体文学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创作系列——帝王武功颂。这类颂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大武乐章》。周代之后,专门歌颂帝王武功的颂作曾有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唐代才又再度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颂的创作再度兴旺起来。考订其创作的历史背景,这些颂都是比较写实的。其特点是:都写帝王的运筹帷幄之功;都对敌人极端蔑视,体现己方的强大;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都对前代的颂作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清代题画诗的修辞审美价值[J].宜春学院学报,2020,第1期 纵览清代题画诗,每每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掩卷细推,其绝妙在于修辞的妙用,在修辞娴的熟运用中水到渠成地产生了独到的审美价值。突出地体现在:通过对喻,以对偶的语言形式出现,创造出联系之美;运用顶真、顶释、排偶和排比,构建出均衡之美;在有意的频词与反复辞格运用中,突出侧重之美;在心理上有意突破语法常规及逻辑结构,凸显变化之美;在视觉上以序换引起读者注意,铸造张力之美;即便是成语的运用亦以静态的微观妙用,彰显出动态之美;哪怕是偶见的集句,亦在精心微妙的传达中,一展浑融之美。 清代骈文选本纂辑的兴盛及其历史因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第1期 清代骈文选本编刊的总量颇为可观、涵括内容相当广泛,体例日趋完善、类型日益丰富,理论探讨的涉及面宽、力度大、文学史影响深,总体上呈现出超越前代的兴盛格局。清代骈文选本纂辑兴盛的历史因缘是多种多样的,晚明四六选本盛行的直接带动、清代骈文复兴和清人骈文理论自觉的深刻影响,乃是其中最关键的几个方面。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0/0520/348.html



上一篇:内容图式与同传中的预测——基于图式理论的实
下一篇:未实现的和解:1949年中美南京商谈探析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 |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