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世纪年代哈尔滨左翼文学的在地性(2)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05: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哈尔滨多元文化政治环境,为早期中共党人活动提供了政治空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满省委由沈阳转移到哈尔滨。由于哈尔滨是东北大城市中最后

哈尔滨多元文化政治环境,为早期中共党人活动提供了政治空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满省委由沈阳转移到哈尔滨。由于哈尔滨是东北大城市中最后沦陷的,也促使各方抗日力量齐聚哈尔滨,遂在哈尔滨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抗日舆论中心。《国际协报》社长张复生以《日本军队能如此侵占东北?》为总题目,撰写50篇社评揭露日寇侵占东北的险恶用心,怒斥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告诫民众不要对国际联盟抱有幻想,号召“全民众大彻大悟,儆惕循省,共起以担当此救亡之责任”[8]。“没有反抗就没有一个民族的诞生,反抗的精神、目的和意志也必然贯穿于此民族的文学之中。”[9]哈尔滨左翼文学得益于哈尔滨得天独厚的左翼土壤。“红色之路”赋予哈尔滨浓厚的革命气息,使身在其中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获得在地性的马列主义思想体验,使青年作家转向左翼成为一种可能。关内五四文学、革命文学和苏俄文学在哈尔滨汇聚,使哈尔滨左翼作家获得了多重文学营养,于革命文学中看到文学之于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使哈尔滨左翼作家明晰了自身的时代责任,抗日救国也成为其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主题选择。在中共的有效领导下,哈尔滨左翼文学汇成潮流,成为东北左翼文学发展的高峰。

二、在地性的左翼体验

哈尔滨是一个殖民异化的城市空间,身在其中的左翼作家,以底层的身份谛视着这个城市的罪恶,牢狱般的现实体验,激发出最为朴素的阶级反抗和民族反抗。

在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二十余年的俄国租借、十余年的奉系军阀和十四年左右的“伪满洲国”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激烈。“盖铁路所到之处,即其财权所有之处;其财权所有之处,即其兵力所及之处;其兵力所及之处,即其管领土地所至之处。”[10]殖民治下的哈尔滨被铁路分割出不同的城市空间,南岗是俄国贵族、新贵生活区;道里是铁路运输、工人生活、商业活动聚集区;道外是社会底层生活的贫民区。当时就有一种说法:“南岗是天堂,道里是人间,道外是地狱。”如此分割自然也就留下了政治权利的缝隙,辽左散人在《滨江尘嚣录》中谈论道里道外的界限时,提及他在1927年9月所见到的一幕:“十六年九月某日,不佞曾见特区警察三人,由道里尾追一匪人,沿南马路而东,相距可数十步,及抵南马路东尽处,该匪横穿承德街,而入滨江警察范围之内,尾追之特警三人,驻足而东望者久之,旋掉头返矣,致使匪人远飏,殆亦道里道外之管辖界限有以阻之也。”[11]城市空间的分割造成了阶级、民族、文化的割裂对峙,也深深地刺激着被压迫者的灵魂。

处在底层的哈尔滨左翼作家在畸形的都市中,时刻承受着城市空间对他们的压迫:异族统治带来的耻辱,跨国资本挤压下民族经济的破产,工人、农民在死亡线上的挣扎。看似繁荣的都市生活显露出的是殖民者的傲慢与荒淫,城市角落里流着肮脏的污血,路边常有乞儿那悲惨无助的目光,这些周遭景象时刻提醒着哈尔滨左翼作家的责任:对殖民治下谎言和虚伪的揭露,对真实的逼视。哈尔滨左翼作家置身于这样的殖民空间,在共时性的视野中,凭借具体的感觉就有可能生成一种更加接近历史真相的感觉结构,并通过自身朴实的创作表现出来,其作品因为真实也就有着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萧红和萧军在哈尔滨都有过一段流浪生活,在中央大街的热闹繁华之中,贫穷落魄的萧红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经从学生、小姐变为“穷人” 。萧红和萧军结合后,生存也是二人的首要问题,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那女人一定正像我,一定早饭还没有吃,也许昨晚的也没有吃。她在楼下急迫地来回的呼声传染了我,肚子立刻响起来,肠子不住地呼叫。”[12]其他的左翼作家也都处于生存的贫困线上,饥饿、疾病时刻伴随着他们。金剑啸为了革命忘我工作,长期营养不良,有时为接济同志,自己只能吃黑列巴喝着白开水;舒群曾上不起学,几乎沦为乞丐;从罗烽和白朗的回忆文章中也能看到他们贫困的生存状态。

与哈尔滨左翼作家贫困的生存状态不同,在哈尔滨的电影院、咖啡馆、俱乐部等娱乐空间活动着的却是一些超越了温饱而追求更高享受的富贵人群。娱乐空间的扩张是殖民主义势力深入的表征,萧红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正因此而不满为电影院画广告:“画得好一点,不怕肉麻,多招来一些看情史的,使人们羡慕富丽,使人们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就是这样,只怕自己饿死,毒害多少人不管,人是自私的东西。”[7]945萧红在《商市街》中曾多次提到电影院,然而每次所带来的都是不愉快的体验,这是处于贫困线上的萧红在强势殖民文化压迫下的必然反应。

文章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hebxyxb.cn/qikandaodu/2021/0708/709.html



上一篇:去亚布力滑雪
下一篇:天使归来首批返程医疗队抵达哈尔滨

哈尔滨学院学报投稿 | 哈尔滨学院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学院学报版面费 | 哈尔滨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哈尔滨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